
作者简介:
杨承财,教师,任教学段7-9年级,偶入怀化市作协、诗词楹联协会;QQ名百忍成才,乐观开朗,又多愁善感;爱写作,有始无终;偶发拙作,手舞足蹈;爱篮球,会而不精;爱散步,懒而不动;爱看书,不求甚解;唱歌走调,常哼自乐;多经挫折,永不放弃。喜围炉谈诗谈天下,与友浮一大白,大快朵颐。蜗居鹤城,以纸为地,以笔为杖,不亦乐乎!拙作散见《美文》《长沙晚报》《湖南工人报》《怀化日报》《中国青年报》《当代教育》《平安校园》《湖南教育》《初中生》《怀化文学》……
◎微小说三篇
☆想不到
老李来城务工六年多了。他想把在农村小学刚毕业的儿子接到身边来读书。儿子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但越来越叛逆了,打架旷课,已是家常便饭,考试每次都是倒数几名。
老李按照要求递交了相关材料并在网上预报了名,可是第一批名单出来,没有老李的儿子,第二批名单出来了,也没有老李的儿子,经多方打听,一位知情人说:“还要再等等。”
学校马上开学了。老李急得在工地上咽不下饭,中午时端着饭碗一直发呆。一旁的主管看到老李这个样子,开玩笑说:“老李,你又想老婆了?”老李的老婆在儿子读一年级的时候跟着一男人去了东莞打工,再也没回来。工地上的大伙经常拿这件事开老李玩笑。老李苦着脸笑道:“别开玩笑了,我正为儿子读书的事情烦扰着了。唉,不知能不能进!”
主管问道:“你送礼了么?”
“还要送礼?”
“最好给校长送礼。”
“能行吗?”
“行。”
经多方打听,周末晚上终于找到校长的家,老李忐忑不安敲响校长家的门。校长正好在家。老李嗫嚅着说明来意。校长仔细翻着老李的材料,用食指轻轻敲了敲材料说:“没多大问题,回去等两天。”老李偷偷把一个装了一千元钱的信封塞在茶几上,慢慢退出校长家,退到门口时老李用余光瞥见校长似乎盯了一眼装钱的信封,他赶紧垂下脑袋,逃出校长家。
果然,两天后,老李的儿子如愿以偿在第三批公布的名单中。
老李的儿子进了初中,居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成绩越来越好了,期期拿校长奖学金,回来还经常给老李做家务。
儿子初三那一年时,听说校长终于出事了,有多名家长举报他受贿。
这样的校长不出事才怪了。老李使劲挥了一下手中的锄头,却不想挖在一块石头上,把锄头崩断了。“狗日的,收了这么多钱!活该。呸!”
但查来查去,校长却没事,仍然当着校长。
而且居然还受到表彰。
老李懵了。告校长受贿的家长也懵了。
后来事情的真相终于弄明白了,一位记者特地采访了校长,写了一篇《清白的“受贿者”》的文章,报道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者:听说你经常“受贿”。有这样的事情吗?
校长:没有办法啊。你不收,家长们不放心。
记者:那你是怎么处理这些“贿赂”的?
校长:当然是上交纪委。纪委根据实际情况,又返回学校部分经费。我们用这一部分经费设立了特殊“校长奖学金”,奖励给学校“捐款”的家长的孩子,前提是这些孩子品学兼优。
……
儿子回家后,老李第一次和儿子促膝长谈。
“你个龟儿子,越来越让人瞧不明白了。”
“啥不明白的。”
“现在咋爱学习了?”
儿子的脸红了红。
原来老李的儿子刚进学校,校长就找像他们一样的学生一个一个谈心,签读书合约。
开始老李的儿子是看在每期300元的奖学金上,而拼一把的。
但班主任偷偷带着老李的儿子到老李打工的工地上多次观察老李打工的情形后,儿子看到老李挥汗如雨,或扛着水泥,佝偻着腰,满脸泥灰,或挑着砖块在高耸的危险的脚手架上移动,震惊不已。后来老李的儿子慢慢变了。
想不到啊,想不到!
老李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青山,使劲捶了一下胸口。
☆柔软的教育
高三班主任杨老师这几天为一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学期几次考试,高一高二一直稳居班上第一名的杨为华同学成绩直线下降,从以往第一名滑到了第二十名,从第二十名又掉到了倒数第一名。
杨为华的这种突变,把所有科任老师的下巴都惊掉了,大家都有一个深深的疑问:这孩子怎么了?
杨老师更急,马上要进入高三第二个学期了,再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就毁了。谈心,召开科任教师会议,或旁敲侧击,小灶恶补,都没有找到杨为华同学成绩下滑的缘故。杨老师只好再次给杨为华的父母打电话。
杨为华的父母接到班主任的电话,也震惊不已,担心不已,儿子出什么问题了?询问亲朋好友,都说杨为华没有变。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杨为华不玩手机,不沉迷游戏,交朋结友正常,散放学作息正常,预习温习作业也正常。老师找不到原因,家长也迷惑不已。家长最后找到我,希望我能解开杨为华成绩下降之谜。
初次见面,杨为华给人青春、阳光的感觉。三番五次交流,我发现他口齿清楚,逻辑严密,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父母的关系和睦,和师生的关系和谐,爱好纯净……也许是这小子隐藏的太深,我居然一个多星期都没有找到他成绩下降的答案。我第一次对教育产生了一种无能为力之感。
一次放学后,我来到杨为华的教室。讲台上的一叠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翻出杨为华的作文。读到他最后一篇作文,我顿感醍醐灌顶,我找到了他成绩下降的根源了,我大声吼着。我给杨为华父母发了一条信息,就两个字:
回家。
原来杨为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三年不回家过年了。为了逼父母回家过年,杨为华采取了故意考砸的方式。
回家陪伴是父母最柔软有效的教育。
☆最美的字
全县每所学校推荐上来的优秀教案都在办公桌上,共有九十一本。教研室要从中评选出全县十佳优秀教案。经过教研室抽调的七位评委打分,结果呼之欲出。
作为终审评委,教研室赋予我一票否决权。重新把九十一本教案细细过目了一遍,评委打分都合情合理,得分失分原因都写得清清楚楚。优秀教案都是书写规范、富有创新、风格凸现的范本。但有一本评分排在倒数第一的教案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所有评委都异笔同书道:此教案书写很不规范,有极少数字无法辨认。我找出这本教案,教案封面上的字迹歪歪斜斜不成体统,我生气了,把这本教案丢在一边。这所学校也太马虎了事,推荐这样一本字迹不规范的教案上来评选,这不是敷衍塞责吗?
过了一会,我重新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把这本教案拣起,准备丢到淘汰了教案堆里。可是封面上的名字突然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心灵,这个名字好像是第三年出现在这里,我情不自禁打开这本教案。教案字迹一样惨不忍睹,有的像一群蚂蚁打架,有的像落叶乱飞,没有一行字整齐。我合上教案,决定给主管这所学校的校长打个电话。那时手机还没流行,有些偏远山区的学校连电话都没安装。电话自然没有打成。问教研室其他人,都不知道这所学校和这个教师的情况。
写这本教案的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恰好要下乡到学校搞年终检查,我决定抽一个空闲悄悄去一趟这所学校,去会一会这本教案的主人。坐上中巴,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又乘拖拉机在崇山峻岭中颠簸了大半天,下车又走了一段长长的山路后,终于来到了这所学校——一所村小,卧在半山坡上,两层的木制教学楼瘦弱不堪,风肆无忌惮从破损的缝隙中招摇而过。整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班上的门开着,一个老师背斜对着门口正在上课,双手不时挥舞着,讲台上居然连教案也没有。但黑板上的字却写得有模有样。在窗外没有听完这节课,我就回了县城。教案都不认真写得老师,值得我拜访吗?我很后悔,空虚此行。
又过了十多年,下乡扶贫,正好又是这个村。晚上住在山脚下的村里,村民家长里短时,都夸山坡上学校的那位老师,说那位老师独自一人坚持了三十多年不容易,说他是大多数村民的启蒙老师。村民们有的为他惋惜,快要退休了,连个职称都没有评上。我默然地想,教案都没认真写的老师,能评上职称吗?
我决定再偷偷去拜访一下村民们公认的好老师,戳穿他虚假的外衣。学校依旧,苍山浩荡。他出来时,实实在在让我震悚,十个手指全无,只剩下光秃秃的手掌。
我不能原谅自己十多年前的那次工作失误!
原来他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次抢险中,不幸失去了十指。十多年前我看到的那个老师是临时代他上课的老师,而他恰好奔丧回家。
看着他用双掌夹着粉笔在黑板上艰难地写字,一笔一画,铿锵有声,就这样,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坚持了三十多年,无怨无悔。我强忍着汹涌而至的眼泪,感觉自己在他面前很卑微。
我发现,他写在黑板上的字是世界上最美的字!那些字都有着生命的呼吸,都充满梦想的力量。
放学后,他静静站在走廊上,眼睛深邃明亮,孩子们和他招手告别。一抹夕阳照在他的身上,他就像一尊金光闪闪的活佛。
◎中方风物诗八首
☆蒲海百年老藤
听说一株老藤,结了串串星星
整个蒲海都鲜亮鲜亮
慕名而来的喧哗
求着签名。满纸葡香
惹得其他的葡藤
紫色的眼泪,像风铃叮当
走过百年的沧海桑田
每一颗葡心都住着一条大江
☆康 龙
千万棵树来千万只手
挥一挥,五溪康龙山独秀
山重重,重重山中梦里行
水声声,声声水响清幽幽
半山瀑布从天落
凿壁崖径云相守
七绝龙标过此地
峰顶独流一滴泪
明月相伴云悠悠
化作一潭千古愁
古来上天有天梯
唯见康龙少人走
新时代,脱贫攻坚意志厚
打开山门与民游
只见那农家乐精雕细镂屋舍新
山肴野蔌香米酒
只见那康龙人身长翅膀脚生云
登峰顶,绽方遒
只见那花满枝头水长流
流不尽梦想织锦绣
☆江坪油豆腐
从土里来,带着大地的气息
从水里来,带着江河的奔流
从火里来,带着太阳的柔软
从木里来,带着森林的青春
从金里来,带着矿物的灵性
五行不缺
是儒家,又是道家
退能独善其身
进能兼济天下
一个小地方的大隐士
能让油滑清纯
在满汉全席的剧本里
是最佳的配角
很多时候
需要风光无限的主角
也需要默契的配角
在江坪,你是主角
我们是配角
☆铜湾滩街
船只吮吸着滩街的乳头
吸饱了,扑腾扑腾又从水面飞走了
滩街上。大米。茶叶。木炭
彼此不说话。静也是一种交流
1949年12月11日,南方黎明的门刚打开
狡猾的几团黑暗扑过来
一把枪忍不住叛变,又一把枪叛变
血从滩街的胸口流出
70年闪着光的名字。在滩街上
耳熟能详,有多少树叶就有多少赞美
他北方的父母泪流满面,思念成河
让月光跋山涉水,代替问候
☆尖坡白云寺
东张西望挤破了佛堂
一只老鼠骑在佛像头上
接受三叩九拜
寄存的祈望
燃烧的香
越来越浓厚
盗版的佛经
为汹涌澎湃的脆弱开光
几个出来的人
像佛经里的错别字
满面红光
山脚下的学堂
杂草纷纷举手回答
最后一个没有退休的老师
做了白云寺的方丈
☆黄溪回心潭瀑布
一封书信
水汪汪的文字
山崖含泪读完
披头散发
邮寄给大海
所有的鱼朝着一个方向鞠躬
感谢
一封洗涤灵魂的纯净
悬崖上孤独的舞者
衣袂飘飘
把绝境当着舞台
群山鼓掌
所有的树叶鼓掌
落到低处的疼痛
如雾消散
回心潭端着盛满瀑布的酒杯
向群山致敬
像我们致敬
群山沉默不语
我们看着越来越低的天空
匆匆告别
就这样,一种美
被忽略不计
☆荆坪老井
一轮嵌在荆坪的月亮
水是燃烧着的光
它们流进贫瘠的胸膛
一颗千缝万织的相思扣
水穿针引线
喝了交杯。铺好十里红妆
一朵甜甜的印章
有水的经纬
拓在荆坪这幅书法上
名字铿锵
喝过老井水的潘士权
一生辉煌
可回来,还能摇起井绳
弯腰,扶起荆坪老井的怅惘
☆新路河古街
繁华十里,不是苏杭
四面八方的脚丈量着你的容颜
石板路。窨子屋。吊脚楼。古渡口
拿着笏板。准时来上朝
雕栏倚着少女的影子
用一页信笺卷起湿湿的河风
多年来,激动这只小猎狗
为你倾巢而出
一坝水,一直洗着你的故事
苍白而优美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